广告买卖网广告人圈:只是为了找到需要的人,并和需要的人谈需要的事,广告人的互动资源圈。
 
日志
  哼哼的日志
  哼哼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2012年数字出版展望:付费数字阅读
已有 462 次阅读 13年前 标签:

2012年,我们能期待怎样的变化?

  2011年11月15日,谷歌、脸谱(Facebook)、Twitter、雅虎(Yahoo)、eBay等9家互联网公司联合在《纽约时报》上发布整版广告,反对美国国会的《停止在线盗版》法案以及《制止对经济创新力的在线威胁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法案,在新法案中版权拥有者在识别侵权内容后,可直接要求搜索引擎、互联网广告平台、互联网支付平台屏蔽内容发布平台所有内容,甚至可以要求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直接停止对该平台提供服务。

  从先奏再斩到先斩后奏,政策在尝试推动和规范环境。国外如此,国内亦如此,对于数字出版,这是一个希望。

  渠道碎片的下一站是什么?或许是传播的碎片化。抛开天翼阅读和中信出版的合作细节,仅仅作为一元一章的《史蒂夫·乔布斯传》的阅读方式,确实是内容在传播过程中的创新,另外,余华的新书《余华@》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内容本身也开始趋于碎片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作者针对数字渠道推出短小精悍的内容。从碎片化的渠道到碎片化的传播再到碎片化的内容,用户消费信息的门槛都在不断被降低,不管怎样,这算一个希望。

  当当电子书平台的上线多少给市场注入了些许动力,2012年,伴随京东的落地,外加现有盛大文学、大佳网、电信运营商,渠道的看点更多在于彼此的竞合能多大程度地推动市场。另外在2011年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唐茶以及多看在图书APP化的尝试,这意味着出版社也可以作为2012年新的一类APP的广告主。从内容平台寥寥无几到纷纷入局,从国内图书APP无人问津到有更多的人尝试开发,对于2012年,这是一个希望。

  亚马逊和巴诺在产品中重视读者间社交元素一经开始,所有和读书社交相关的应用及厂商的身价都涨了不少。国内汉王的云海藏书并未有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但我们看到了国内厂商对社交阅读的尝试,2012年内容平台在产品上对社交元素的打磨是我们的看点之一,我们也有机会论证社交因素对教育用户阅读带来的价值。对于用户来说,谁做平台、谁做社交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增强了阅读的需求与黏性,对于数字阅读,这也是一个希望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 共0条 分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