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应该是内容产品输出,而不能简单地卖版权,好内容和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是最重要的。”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拓展部主任、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刘锋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开拓传统渠道,开辟新技术渠道,借力使巧劲……在走出去的路上,凤凰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不断取得新突破。凤凰一直在探索适合凤凰乃至适合整个出版界走出去的最佳模式。
把握海外需求定制外向型图书
在与西方出版界密切接触中,凤凰公司总结出“中国图书要为国际读者所接受,就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经验。
刘锋说,在起步阶段,大家都知道要出外国人喜欢的图书,要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去做书。但是,“外国人喜欢什么”,大多是国内出版人自己揣度,而这种揣度往往并不准确。
“最好的办法是与国外出版社一起策划、合作出版。”刘锋说,由熟悉国外市场的中外出版社共同探讨如何从读者感兴趣的角度出发,以国外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版往往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译林出版社与日本、韩国出版社合作的《祈愿和平》绘本丛书便是一个成功实例。
丛书由中日韩三国12名画家共同创作,从选题立项、选题研发、图书编辑以及出版后全球营销方案的部署等方面,3个国家的出版社全程合作。合作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达到了“1+1+1>3”的效果。
通过合作出版这一方式,译林出版社一方面积累国际出版经验,探索跨国合作的模式和可能性,另一方面汲取了先进的营销理念,开拓了市场和销售渠道。
借科技之力开拓版贸新途径
以新技术创新海外营销和销售渠道,成为越来越多版权输出单位思考的重点问题。在数字浪潮的冲击下,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凤凰人找到了在数字时代进行版权输出和产品走出去的一条好途径,他们意识到,把出版资源数字化后,可以不断地、不受限制地实现销售和阅读。
例如在数字出版平台的利用方面,苏科社一款名为《针灸经络穴位》的书籍应用程序,以介绍中医传统针灸经络穴位和取穴方法为内容,仅以9.99美元的价格在苹果商城上线半年,便累计下载近千次,净收益达3000美元,其中60%的下载用户来自欧美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该程序是苏科社以2010年出版的《针灸经络穴位挂图(真人版)》为素材改编制作。作为一次性投入成本的产品,该程序在未来还将有源源不断的销售率与净收益。
“同传统的纸质版权贸易相比,这种方式虽然需要我们先期投入较多,但可以让更多的图书进入海外读者的视野,营销效果也更为显著,图书版权的输出量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实现规模化经营。”刘锋说。
模糊输出成本保住重要资源
现阶段,版权输出图书在经济上的收益仍不容乐观,但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凤凰公司不惜模糊成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凤凰管理者的态度是,要保住资源,占领市场,打造品牌,现在的一点儿亏损带来的是未来的大收益。
凤凰公司自己找翻译,把好的文学作品图书的外文版做出来,先放到线上销售,然后再寻求更多的合作,“看到了市场反响,再谈合作就容易多了”。
凤凰旗下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了留住优质出版资源,规定一流作家作品的版权输出后,所有版税收入归作者所有。因此,一些大作家、名作家不仅乐意将其佳作交由苏少社出版,还放心地委托其代理国际版权的转让工作。
在收获了成功之后,凤凰人也在思索和总结着走出去所带回来的经验和教训。
“走出去不应该急功近利,不应该太过于强调自我。”刘锋说,“有些刚性的东西固然要坚持,但要考虑亲和力,要考虑西方的接受度和阅读习惯,中国的东西要让西方人感到亲和,如果一开始就强调中国文化有多强大,这会让西方人感到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