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买卖网广告人圈:只是为了找到需要的人,并和需要的人谈需要的事,广告人的互动资源圈。
 
日志
  新蕊品牌策划设计的日志
  新蕊品牌策划设计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专业企业策划-全案策划公司-品牌策划公司-全案策划公司-活动策划公司
已有 250 次阅读 13年前 标签: 活动策划公司 产品形象设计公司 品牌咨询顾问

新蕊广告策划营销总监Solo在一次的讲坛中谈到了标题中我们谈到的问题:

一个好的策划选题和活动是不错的,但是令人振奋的,如“温泉论坛、婚庆酒店、医疗高端访谈等等,但是真正盈利的水平较高的活动却几乎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这又是为何?为什么我们的活动”开花“的多”“结果“的少呢?恐怕是与我们只做好的90%而没有做好余下的10%有关才是我们盈利的关键点。但可惜的是,我们大多的活动停留在最后那10%之前往往很难再深入,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活动热闹是热闹了、活动表面看上去也搞得有声有势,但效益往往并不理想。正如小学生考试,往往在90-95分阶段人数最多,大多数人能够达到90-95分,这分数段也往往名次也拉不开,但往往超过95分以上以后,每提高一分都有可能是一个名次,回报是非常明显的。

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过了95分以后,往上每提高一分往往都很难的。换句话讲,我们的活动前90%的工作是只有苦劳而没有功劳的,不论你干得好与干得差,这些基本的工作都要做,而90%之后的部分往往是回报丰厚的部分,即每增加一分“苦劳”,“功劳”都会成几何指数的增长。这就是回报。

看着很热闹却往往收效甚微,细细分析来,我觉得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

有的同志觉得别的部门搞活动了,自己不搞几个活动,脸上挂不住,所以别人搞我也要搞,在这里搞活动成了面子工程或者政绩工程了,或许有这种思维的人并不占大多数,但客观上肯定还是存在的。我做部门主任的时候,就有过这种想法。虽然平时干得还不错,但看着别人都搞这活动那活动的时候,自己没有搞多少活动,心里感觉很不好意思,有时也耐不住寂寞也会搞一些,殊不知这样匆匆上马的活动,往往缺少深思熟虑,效果大打折扣也是有可能的。
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固步自封的思想作祟,自己做到一定程度,到了90%了,往往再向上提高一步都很困难,感觉有些力不从心。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深入”的思维习惯和受制于自己水平能力等因素导致的临界点前的恐惧,使得我们没有法将活动再向前“推进一步”。 
    

新蕊策划营销总监Solo在讲坛中又举例说明了这一观点:孙子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在这里“正”只是解决了“做不做”的问题,“奇”呢?则解决的是“做好”的问题,即“胜”的问题,我们只做了90%或者是只有能力做90%,自然只是“做了”而不是“胜了”,赢利水平不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日常协助老板搞活动或者策划时,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帮助他们改变一点点,有时是改变一个标题或者口号,有时是设计一个悬念,有时是加进去一段情感营销,有时是寻找一个亮点和突破品,活动往往就“活”了,赢利的水平往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一点有可能就相当于高原上的“一厘米”。对广告策划而言,“平淡就是无,出奇才会有”,我们宁愿在原来平庸的基础上“出奇”甚至是“出格”,我们宁愿在原来平淡的基础上“偏颇”甚至“偏执”,也决不需要“平庸”和“平淡”,因为对策划人来讲“出奇”“出格”“偏颇”“偏执”还有救,而“平庸”和“平淡”基本上就没有救了。有时候,让你去执行一个平淡或者平庸的策划方案和你什么都不去干并没有本质上的两样,因为在结果上并没有多大差别,而这正是为什么策划多多、活动多多,却很难转化成效益的重要原因之所在。而要想真正地实现赢利水平,我们需要的恰恰是决战到最后“一厘米”,将我们的策划和活动延伸得长些、再长些,高些,再高些。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 共0条 分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