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买卖网广告人圈:只是为了找到需要的人,并和需要的人谈需要的事,广告人的互动资源圈。
 
日志
  静思雨的日志
  静思雨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西安晚报:公共问题解决需要更多较真精神
已有 538 次阅读 14年前 标签: 西安 晚报 公共问题

  “您好,我叫吕建福!我知道您是领导!我专拍领导!”说这话的吕建福,是河南电视台的一名摄像记者。不过,他拍的不是电视新闻里一身正气的那种“领导”,而是开着公家车干私活儿的“领导”。 3年来,这个记者利用私人时间,在河南各处拍摄了数千张公车私用、违规驾驶与停放的照片,然后放到互联网上去。(9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当很多人都已经慢慢习惯于公车私用,慢慢放弃了较真的意识时,吕建福却还对公车私用现象不依不饶,并且数年如一日,坚持对公车私用者进行曝光。这种较真的精神可以看成是老吕的个性使然,更可以视作是一种公民精神的体现。

  每个人都期待社会以完善的面貌出现,但事实是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问题还将存在,一些违反常识的事情还会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形,个人能做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接受现实,甚至是漠视现实,我们总是认为个人的力量有限,并将这作为回避现实问题的一个理由。于是,很多明显不符合规范的事情堂而皇之地发生着、存在着,在其形成现象后,一些原本清晰的是非观念竟也随之改变。

  而吕建福不同,他并没有把习以为常的“反常”当成正常,而是以个人的力量进行着“对抗”。尽管,这种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他相信网络可以让这种力量获得公众舆论的支持;尽管,这种个人的监督可能导致各种结果,但是他总是热衷于“挑刺儿”、“拔刺儿”。这种对违反公共利益现象较真的精神显然是社会所需要的:如果没有人在明显的问题前保持敏感,没有人在模糊的标准前坚持原则,问题就可能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标准也可能在原则的模糊中丧失。结果,公共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有人的利益都可能因此而受损。

  尽管,吕建福的力量是有限的,即使他已经成为一个权威曝光者,他的个人的视力所及也必然有限。但是,这种个体的微小并不妨碍其价值的展现,这种价值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对于其他人而言,吕建福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他的较真精神可以在其他人的身上延续和放大,尤其是在网络社会,这种较真精神可以在网络舆论的支持下不断“壮大“;对于被监督的公车私用者来说,他是一个现实的存在,无论被监督的概率有多小,但只要真实存在,那些公车私用者就可能心有所忌;而对于社会而言,吕建福是一个议题的设置者,他会把公车私用的现象不停地“摆放”在公众面前、社会面前,让人们关注、讨论这样的事情。

  当然,个人较真精神的体现是需要前提的,如果没有接受批评的认真态度,或者根本没有改正的自觉,则这种可以促进社会进一步完善的较真精神将无法普遍存在。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有责任意识,认识到公共问题面前没有旁观者;同时,也需要社会对较真意识有更多的回应,当较真的精神得到社会的热烈回应时,较真才不会在不当回事中逐渐消失。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 共0条 分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