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互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直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的团购用户数为8300余万,使用率提升到14.8%,比2011年底上升了三个百分点。团购用户全年增长28.8%,保持着相对较高的用户增长率。
2012年是团购网站转型的一年,市场逐渐由扩张转向固守,主要服务商发展稳中求进。一批关闭的网站将团购模式速成的狂热熄灭,但团购作为一种消费模式在用户端已经扎根,并在电子商务、旅游市场得到了不小的成果。在本地消费电子商务、实物团购和旅游领域,都有服务商开辟出了一片天地,赢得了稳定的消费用户,也形成了用户稳定的团购消费行为模式。
虽然团购用户在增长,但团购市场也在明显两极分化。一、独立团购网站大多数相续关闭,据统计2012年前9个月就有1000余家团购网站关闭。二、老牌电商或者其他互联网服务商的非独立团购网站在团购领域表现十分突出,比如“聚划算”2012年交易额达到208亿元,是2011年的2倍。
这些非独立团购网站,借助自身庞大平台的优势,为商家带来持续的价值,具有更持久的营销生命力。虽然一些独立团购网站在本地服务电子商务领域有一些成就,但是这种模式可替代性较强,加之积累用户的较大成本,使得团购应用本身往往沦为其他电商企业的一盘菜。
要保证未来独立团购网站的优势,只能从维护用户和商户着手,未来依然是不同平台之间的竞争,团购平台或聚合一批用户,或占领了传统电商企业无暇顾及的空间,只有另辟蹊径,保持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才能稳中求胜。此外,2012年手机客户端团购依然是重要的增长领域,2012年手机团购用户增长88.8%,用户规模为1947万。与其在PC上与其他企业争夺,不如聚焦在无线领域,在用户消费习惯尚未定型之时,将团购的品牌效应扎根于用户的LBS、旅行、购物、社交行为中。
1.团购网站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1)进入门槛低。对投资者而言,创建团购网站门槛较低,几台电脑,几个人手,一两万块钱,就可搞定一个团购网,而且由于是新生市场,消费潜力、市场空间都较为庞大,引来不少创业者蜂拥而至。
(2)消费者接受。团购网站一出现就受到了网民的关注,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电子商务经过11年的发展,人们已经接受和习惯在网上购物,所以团购这种消费方式的出现人们能很快地适应;二是团购商品的超低折扣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
(3)生产厂家的需要。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制造输出国,低人力成本、低材料成本、低物流成本的三低现象导致中国的商品价格占有很大优势。再加上近年来生产过剩等原因,很多产品制造商需要增加其他渠道来促进消费。团购这种薄利多销的网络营销方式很快就吸引了很多商品制造商的加入。
(4)风险投资的推波助澜。在2010年一年,电子商务领域的融资,其中1/3投向了团购:拉手网获得5500万美元两轮融资,美团网获得1500万美元两轮融资,满座网获得1000万美元融资,大众点评网则声称即将获得超过以往团购融资总额的新投资……约略统计,一年间团购网站总共获得12笔融资,资本对团购网站的偏好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资金对团购网站的疯狂注入,也是创业者进入团购行业的动力。
2.团购网站之间的竞争
(1)圈地之争。拉手网目前已经在全国130个城市有线下团队,美团网具有线下团队的城市是48个,糯米网则有35个城市派驻人员。他们开通的城市数目更超过100家。其他团购网站也不甘寂寞,份额排名前十位的团购网站,派驻人员最少的大众点评团也已经进驻9个城市。这一扩张2011年不会停止,糯米网希望2011年线下推广人员进驻城市超过80个,拉手网CEO吴波则表示,最终拉手网的工作人员将超过1万名,派驻全国各个地区。然而,团购网站全国性圈地的脚步受限于几方面:当地消费者和商家对团购的认知度、资金和人员。这就引发了团购行业的第二个关键词:广告和资金的竞争。
(2)广告之争。广告费用,无疑可以称得上是团购行业2011年竞争的焦点之一。从已经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大众点评团宣布将拿出3亿-4亿元做宣传费用,糯米网称2011年的广告费用不会低于2亿元,美团网将付出1.3亿元用于品牌推广,F团CEO林宁也表示今年的广告费用不会低于1亿元。拉手网说其广告费用不会低于其他商家。而近日Groupon的入侵,更加剧了广告上的竞争。最明显的广告挑战来自于“满座网”,其新鲜出炉的户外广告明确写着“高朋尽在满座网”,而这些充满挑衅意味的广告牌,其出现的地点也经过精心安排,就设置在高朋目前办公场所的楼下。同样发起广告攻势还有“团宝网”,这家网站抢先注册了Groupon.cn的域名,借着Groupon入华的时机,这两天正在各写字楼大做广告。与此同时,团购网站“拉手网”也在北京的公交车车身上做起了广告:“糯米网”这一阶段的电视广告预计将花费2亿元。
(3)服务之争。过期作废不退款是团购行业的潜规则。消费者在网上团购时付款购买团购券,一般团购券都有有效期,若在有效期内没有使用,自动作废。而事实上未消费的团购券款既没有给商家,也没有还给消费者,最后成了团购网站的增收手段。有业内人士表示,团购销售收入5%-10%为“未消费”收入,这也是团购网站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而拉手网内部人士对此也并不避讳:“拉手目前没有消费的用户约占团购用户比率5%,目前累计金额为1800万左右。对团购网站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是,现在团购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疯狂阶段,为了拉拢客户,纷纷推出消费保障措施甚至直接曝光行业潜规则。
(4)竞争对手的不断出现。随着团购网站被关注率的日益提高,网络大鳄淘宝、搜狐、腾讯、新浪、网易、京东商城、360开始进军团购市场,甚至连金融机构招商银行也想搭上团购这趟车。而2011年2月28日,国内发展迅猛的团购市场又迎来了一位对手——由腾讯控股联合云锋基金及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推出的团购网站高朋网(gaopeng.com)正式亮相上线。
(5)人才之争。据了解,从2010年中至今,全国团购类网站已高达400余家,各大团购网站都在新一年计划新的业务扩张。与此同时,其人才需求和缺口也迅速体现出来。其中技术人员和营销精英的需求量呈猛增态势。几大人才网站职位库搜索发现,在以“团购”为职位搜索关键词进行求职时,均可得到1000-2000条相关职位的招聘信息,其中80%的职位集中在最近两个月内。如“团购经理”、“网络销售代表”等。普遍要求求职者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市场营销1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给出的月薪集中在2000元-4000元之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来自美国的团购巨头Groupon目前也开始了挖角计划。近日,一条关于“Groupon雇用猎头骗取满座网员工通讯录”的消息在行业内不胫而走:国际团购巨头Groupon委托的猎头公司以免费试吃巧克力为名,“骗取”中国同行公司员工联系方式,在团购业和猎头界引发轩然大波。面对这场外国同行的挖角大战,目前国内排名前20的团购网站选择了“抱团”的方式,对外联合下达了“封杀令”——只要曾在Groupon任职或兼职过的员工,未来“联盟”内各团购企业将永不录用
3.团购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团购网站的造假行为。有的是实物跟团购图片不符,有的以低廉价格吸引团购却不兑现全套服务。比如,日前某家团购网站推出的“仅售19元!原价618元的洛亚美发套餐一人次:洗剪吹+欧莱雅精品护理”,其实19块钱,光洗剪吹也算便宜了,现在好一点的理发店,基本上都得15、20的,再加上精品护理,总共19元,简直是太便宜了,自然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但是当消费的时候,有人发现护理用的欧莱雅护发品,标签上没有一个中文字,也没有生产厂家厂址。事后,经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鉴定,用在消费者头上的欧莱雅是冒牌货。还有的消费者通过团购网站订购的餐饮服务,发现在网上定的菜比平时直接在饭店订的菜量减少很多。另外,还有团购网站为了吸引消费者团购某产品,偷偷篡改已团购的人数,造成抢购的假象。
(2)其支付过程存在风险.目前大部分团购网站采用的是即时到账的支付方式,消费者直接付钱给团购网站。由于目前的团购网站良莠不齐,这种方式是将风险完全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如果团购网站携款潜逃,消费者也没办法。
(3)“过期作废不退款”潜规则。前面已经提到,现在有几家网站已经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改进,对于过期团购券采取退款方式保护消费者利益,但是大部分团购网站仍然采取不退款方式将此部分资金收入囊中。甚至有的宣称退款的网站真正办理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
(4)售后服务问题难解决。当产品出现问题或者与不适合消费者的需要时,退换货难也是团购市场比较普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