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买卖网广告人圈:只是为了找到需要的人,并和需要的人谈需要的事,广告人的互动资源圈。
 
日志
  Cocolya的日志
  Cocolya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邓紫棋:香港娱乐的“新制造时代”领航者
已有 416 次阅读 11年前 标签: 邓紫棋,娱乐,香港

   “香港制造+内地渠道”模式,或许是香港娱乐产业重新崛起的难得机遇。长沙,一座中国内地的二线城市,邓紫棋估计做梦都想不到,这里将是她事业真正腾飞的起点。

                           

  因为参加《我是歌手》这档节目,这位90后新生代歌手方才为人所熟知。尽管,邓紫棋19岁时就已经在香港红馆举办一连5场的个人演唱会。随着内地娱乐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香港艺人开始寻求“北上”发展,但除个别成名已久的艺人能够混得风生水起外,新生代的香港艺人,大多还未找到叩开内地市场大门的方式,直到邓紫棋的出现。

  邓紫棋的崛起路径,与其他香港艺人截然不同。她经历了香港娱乐工业体系的打造,又成功嫁接了内地市场的流量,并由此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回报。可以说,她是“香港制造+内地渠道”模式的典型产品。而邓紫棋在内地市场的突破,或许会为日渐衰落的香港娱乐产业,提供一条新的转型思路。

  成功的“嫁接”

  在不少电影、音乐人看来,内地市场的巨大需求,最终会将香港纳入其整个娱乐产业的分工体系当中。香港的娱乐产品机构,必须要进行转型。

  “你可以发现,在内地,英皇只要是自己操刀的作品,少有成功,但参股的作品,倒是很赚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出品人兼执行制片人张全欣表示,在他看来,包括电影在内的整个娱乐产业,分工逐渐明细化,一两家机构想玩转一部电影或是一档娱乐节目,并不现实。

  在香港,英皇可以包揽“投资、制作、发行、营销”全产业链,但在内地,英皇很难复制这一模式。它必须依靠内地合作伙伴,进行“捆绑经营”才能实现“通关”。《救火英雄》、《消失的子弹》、《一九四二》等电影,均是“捆绑经营”模式下取得了商业成功。

  这样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娱乐节目。因为,“将关注度套现”是娱乐节目典型的商业模式,这让拥有更大收视群体的内地娱乐市场,备受资本的青睐。而香港的市场容量,却非常有限。像《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这样的优质娱乐节目,其广告冠名费,是任何一档香港娱乐节目不可想象的。其中,《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冠名费高达3.12亿元。

  并且,随着大量金元的注入,内地娱乐产品的制作水平也越来越高,甚至已赶超香港。以《我是歌手》为例,其每一期高达四十多个机位、共计百人的制作团队,香港资深音乐人梁翘柏领衔的亚洲一流音乐团队、这些硬件指标,足以让任何一档香港娱乐节目为之汗颜。

  “歌手们都希望能够和梁翘柏老师合作,节目目前拥有的这种配置,也许只有一些超重量级的演唱会才能达到。”洪涛对于《我是歌手》的“硬件”非常满意。

  在洪涛看来,这种高质量的配置,是节目吸引优秀歌手“投奔”的原因之一。邓紫棋,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4月,邓紫棋的经纪团队便与洪涛频频接触,在见证了邓紫棋音乐实力之后,双方一拍即合。

  可以说,邓紫棋是“主动”纳入内地娱乐市场分工体系,并藉此完成了一个“香港娱乐产品嫁接内地渠道”的成功案例。随着在《我是歌手》的走红,她不仅登上各大娱乐媒体的头条,微博粉丝增至373多万,出场费也从每场10万元暴增至40万元。据估算,包括广告代言等商业活动,加上她将在内地举行的21站巡回个唱,邓紫棋的《我是歌手》之旅,累计将吸金逾2000万元。

  “我们是一个可以让歌手找到自己定位和价值的平台。”洪涛称。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 共0条 分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