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荧屏上如今节目类型繁多,但最被广泛关注的,还是要数相亲类节目。在《非诚勿扰》、《百里挑一》、《我们约会吧》等相亲节目中,观众可以看到各色年龄不一、职业不同、理想迥异的男女嘉宾。
他们中有在城市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有在赛场上摘金夺银、在情感上遇难题的运动员,有急着把自己嫁出去的英语教师,有心思细腻、又爱个性表达的美女作家,有海外专场中的广大留学生……正因为他们跟生活中的你我实在有着太多相似之处,因此在这样的节目中,不少本地观众都直言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有意思的是,不同的观众群体,对相亲节目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解读。
高知人群阅百态人生
“是现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作为《非诚勿扰》嘉宾,宁财神曾经表示,“近距离接触上百个身份、性格、价值观迥异的适龄男女”是他参加这个节目最大的收获。这也应了节目主持人孟非在多次采访中提到的“《非诚勿扰》绝不仅仅只是一档简单的相亲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少高知人群观众对此深表赞同。律师梁先生认为:“那些男女嘉宾的观点表达也许有时很刺耳,但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他们也是表现出真实的一面。”
某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林教授告诉记者:“有个让我印象特别深的例子,一个男嘉宾说希望女友跟自己回家时可以做点家务,女嘉宾反应特别强烈,她们觉得,我在自己家都不做家务,凭什么去你们家做家务?一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年轻人未必这么想。”
此外,在《非诚勿扰》上,孟非还曾公开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翻案,说无后是没有尽到后代责任,并非没有后代,这一解释曾引起微博上网友的热议,这在林教授看来也很有意思,“关于这句话的解读,应该是学术讨论,大家在讨论中也把原文出处普及了。”
在林教授看来,如今相亲节目里还有不少来自国外的男、女嘉宾,这些嘉宾展现跟中国嘉宾之间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也很有意思。
已婚人士谈“黄柠檬”
“他们的观点碰撞挺有意思的”
虽然单身男女希望从相亲节目中找到择偶正能量,但这并不代表已婚人士就不愿意看这类节目。谭先生告诉记者,他喜欢听孟非、黄菡和宁财神的“黄柠檬”组合详解生活。“他们在节目里的观点碰撞挺有意思的。我记得有一期嘉宾说起 生活像什么 的话题,男女嘉宾觉得生活像打牌、像恐怖片,宁财神来了一句 生活像做节目,越到后面越昏昏欲睡 。我觉得挺好玩的。在我看来,生活就像电视剧,没有复播,不可快进,不可倒带,每个人都在演出自己并且尽量演好剧情,总希望下一集比这一集更精彩。”而且,每期节目开始孟非都有一段开场白,谭先生说这也是自己比较期待的部分,“就前几天的节目里,孟非说某高校教授提出 婚姻三角学 ,总结组成婚姻要注意3个方面的东西,分别是经济、爱情和性格的契合。说得很在理。”
对于张女士来说,看《非诚勿扰》时,还要引导孩子理解电视里男女嘉宾的表现,“儿子上六年级了,每次看电视时都会和我评头论足做一番交流。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懂,有些观点也确实体现了他们那个年龄的想法。”
单身男女学择偶恋爱
“考牛津大学比找男友容易多了”
曾在北京获得博士学位的齐小姐向记者透露,自己一度有过要上相亲节目寻找真爱的念头,“很多人把 女博士 归为第三类人,我也真切感受到择偶的困难。后来看到《非诚勿扰》上有不少女博士牵手成功,所以很想报名参加。”让齐小姐印象深刻的是,《非诚勿扰》节目里的女博士张晓晨说过的一句话,“她曾经说,考牛津大学比找男朋友容易多了,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还好节目里的女博士大多都牵手成功,这也让我对自己的择偶充满信心,或许恋爱真得不是那么难。”但是,齐小姐还是打消了参加相亲节目的念头,“可能我还是太保守了,害怕因为上了节目而被人指指点点”。
而对亮仔来说,看相亲节目就不仅仅是赢得择偶信心,“还有很多实用性”。亮仔说,当初自己为了向“女神”表白,还曾参考节目中男嘉宾的“专属告白”,“万幸的是,没有被女神拒绝,哈哈。”此外,亮仔直言,节目里很多男嘉宾被灭灯的例子也给他提了个醒,“比如,不能不要在女生面前表现得太自负,这些不仅仅在恋爱时有用,与朋友相处时也挺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