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小米“点胶门”十分热闹。雷人的是,笔者的一篇批评小米的拙文也上了“黑”米日报。细想起来,我批评小米的观点不少,影响比较大的是《小米的饥饿营销是社会倒退》,上了“黑”米日报的却不是这一篇,而是另一篇很普通的帖子,我猜想小米网新媒体总监是“有选择性”的看中了它,可能因为帖子里提到了华为。在他看来,所以不利于小米的,与华为和魅族有关的帖子,都是“黑”小米的。
可惜的是小米网新媒体总监把本人列为“黑”米第一名,下面的跟帖和回复并没有多少人站在小米一方,大多网友站在笔者所谓“黑”米者这一方来了,其中有一个叫“东尘先森”网友黑小米的水平比笔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就不信全部黑你的评论都是水军在作祟!小米的做工,质量是我不敢恭维的,这是你产品本身的问题;小米的营销虽然看似很成功,但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和不尊重,如今“友商”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模式进行回击小米上下都狗急跳墙了,也是常理,话说安兔兔还要脸吗?”
屌丝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小米真的没有问题,真的不心虚,我们再怎么黑,你也问心无愧,但事实是这样的吗?
说说点胶问题,从技术上说,点胶没坏处,iPhone4加了,三星也加了。小米不加,反而天经地义了?其实,点胶问题还不是小米的硬伤,小米发热的问题一直被人所诟病。在UI(用户界面)问题上,MI2和MIUIv5是相当有创新的,也是小米屌丝们给力让它火起来的原因,对比起来,小米4和MIUI6则太让人失望了,奥氏体让小米4贻笑大方,业界盛传“小米大势已去”,而MIUI6的乏善可陈无疑更印证了这点。小米一直以“快”致胜,但是一味求快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总是小打小闹的修修补补,小米的每周更新的确快,但几乎都是对原有的功能进行修补,导致让整个UI越来越臃肿,有人说小米MIUI6没落之势已显,此言不虚。
在隐私门问题上,笔者曾在帖子《面对隐私门:小米的失语让我们愤怒》抨击小米缺乏诚意:小米在台湾市场就私自收集用户数据道歉,对香港市场矢口否认,对我们大陆的米粉们只字不提,小米为何对我们大陆粉丝如此失语?为何对我们如此的不在乎?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一家真正的“资讯安全机构”起来进行第三方测试,也没有一家科技媒体秉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进行隐私安全检测,更没有哪个职能部门或者监管机构尽职尽责地监督起小米行为,并拿确凿的证据。因为这么多的角色缺位,导致小米今天的狂妄自大和我行我素,根本没把大陆众多米粉放在眼里。更是罔顾央视《朝闻天下》的曝光!
小米MIUI喜欢讲“生态”,很多功能和服务正在延展出诱人的变现机会。饥饿营销过度让人生厌。曾经“欺骗”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在台湾受罚,这种营销模主观动机是利益驱动,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巨额获利才是小米的本质,最终的受害者却是消费者,拉高了我们的消费成本。
小米的不思进取之处除了硬件原因和MIUI6缺乏创新之外,4G版小米4更是落后“友商”一步,除了移动版,其余均没有发售,而国内其他厂商的新机基本已经全部支持4G。小米4的产能也出了问题:雷军最新透露的数据是9月份供货100万台,10月份150万台,但这并不能满足用户的购买需求。1799事件之后,小米价格优势一下子被打了下去,气度也下去了!魅族MX4,Mate 7,iPhone 6纷纷来袭,小米竞争优势殆尽。
“黑”米者之所以如此之多,皆因产品所决定,雷军不从内因寻找问题的关键,反而从外因去突围,这是作死的节奏,小米式自我膨胀是滑铁卢的开始,不思进取后的气度缺失只加速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