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买卖网广告人圈:只是为了找到需要的人,并和需要的人谈需要的事,广告人的互动资源圈。
 
日志
  guanggao418的日志
  guanggao418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广告位当幌子 传销网骗了1.9万人
已有 324 次阅读 10年前 标签: 广告位 网络传销

  5月15日是全国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昨日,重庆市公安局通报称:过去一年,全市共破经济犯罪案件4000余起,打击处理10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10余亿元。同时,警方还通报了经济犯罪的典型案例,提醒市民防骗。

  网络传销

  重庆商报讯 “这个网站表面上是提供广告位销售,但实际上,这些广告位并没有真正销售,而是会员人与人不断发展下线,并从中提点。”近日,沙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侦破一起网络传销案,抓获7名传销骨干人员。该网站在短短一年半就加入会员1.9万人,涉案金额5700余万元。而网络传销案存在新特点,广大市民请注意防范。

  卖广告位给“会员”返点

  2011年,湖北随州人刘某在当地成立了一家网络公司,开设了一个网站,网站属于分类信息网,类似于黄页,市民可以通过上面的信息查找“医院、律师、相关公司”等对自己有用的电话号码。

  2013年年初,刘某来到重庆,开设了分公司,而该网站也“变了味”,开始推销“广告位”,会员缴纳200元、500元、1000元、3000元就可以分别成为银卡级、金卡级、白金卡级与砖石卡级的会员。

  记者了解到,缴纳3000元后可在该网站上得到20个“广告位”,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宣传,一旦你拉了其他人加入,那么就可以从中返点。返点的方式有几种:幸运奖、推广奖,拓展奖,培育奖。

  分级奖励下线坐收渔利

  “只要发展一个下家,那么马上就收益90元,这叫‘推广奖’。”昨日,办案民警向记者介绍,而“拓展奖”则是发展的第二人有了下线,就可获得3000×15%=450元。一旦会员发展的下家开始有收入了,那么该会员也是有收入的,这就是“培育奖”。

  因此,该网站的所有会员全部都不是真正为了“广告位”而来,而是在加入会员后,不断地发展下家,从中获取利润。

  在该网站上,会员只要一登录,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即时的收益,并且相关收益可以随时提现。

  办案民警介绍,这个网站注册资本起初只有50万,而批准经营的是网络打字、排版、远程更新,并没有出租版面的资质。

  为躲检查后台设在国外

  记者了解到,该网站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办事处,而刘某于2013年起,在沙坪坝区也设立了办事处。而其中,最多的级数有20多级。

  去年接到群众举报后,沙区警方立即介入,经调查发现,为躲避检查,该网站的服务器设在美国。为了不打草惊蛇,民警先收集了相关后台证据,并掌握相关核心人员的动向。2014年6月,民警将该网站的核心成员刘某等7人抓获。

  今年3月,这7人已被沙区检察院移送起诉,沙区法院对此案仍在审理中。

  网络传销新特点

  发展迅速 本案中,1年多就发展了1.9万人在该网站注册,人员几乎涉及全国各地,这利用了网络的优势和特点,由于没有界限,因此传销发展非常迅速。

  迷惑性强 在网上买“广告位”,对一些平时不怎么使用网络的中老年人具有一定的迷惑作用,发展初期,普通老百姓参与其中不易辨认。

  投入小,具诱惑性 每个人只投入3000元,这是一个可以让大多数老百姓接受的金额,而网站上可以实时计算出直观的收益额,对普通老百姓有很强的诱惑性。

  取证难 该网站使用了境外服务器,因此公安机关取证程序十分困难,案发后,由于金额不大,许多外地的受害者不愿意出面。

  保险中介勾结修理厂骗保百万

  重庆商报讯 昨日,记者在市经侦总队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2014年8月,警方接到保险公司报警求助,称疑似遭遇“假造事故骗保”,民警立即立案侦办。

  据办案民警介绍,2012年,犯罪嫌疑人付某和万某在网络中结识。付某在主城经营着一家小修理厂,而万某经营的重庆老爷车之家汽车经纪公司则是一家保险中介,宣称可代办车辆投保等业务。双方勾结决定,由万某提供车辆,付某制造虚假交通事故以骗取保险金。

  万某以“买保险送一次千元以下补漆服务”为宣传噱头,并称可全权代办理赔申请等事宜吸引车主买保险;这既可以吸引车主投保,还可以为万某找到进一步非法获利的车辆。

  其后,万某还向客户提出以客户名义办理银行卡并由其保管,用于接收保险理赔金。当客户出险后联系万某,万某即要求客户将车开至付某经营的修理厂。

  付某再伙同修理厂员工何某等人,利用修理厂的事故车制造假事故,伪造交通事故并勾结保险公司勘查人员骗保。2012年以来,该诈骗团伙共计作案200余起,涉案金额100余万元。

  警方经过4个月的缜密侦查,成功侦破了以付某和万某为核心成员的保险诈骗团伙。

  非法集资

  2000余人卷入“直饮水机”骗局

  重庆商报讯 “投资净水设备项目,年息达20%~28%……”这种堪比“天上掉馅饼”的诱惑,其实就犯罪团伙编织的非法集资“陷阱”。2014年10月14日,重庆警方依法查处了以“投资净水设备研发生产,承诺超高额回报”为诱饵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重庆皇威实业有限公司。昨日,办案民警通报了这起案件。

  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江北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等多部门深入调查发现,2007年3月以来,重庆皇威实业有限公司法人陈某伙同冯某、杨某等人以投资净水设备研发生产、直饮水工程制造安装养老托老、休闲娱乐等名义,以年息20%~28%不等的高额利息为诱饵,与投资人签订《直饮水设备销售合同》、《直饮水设备租赁合同》,以投资时间1、2、3、5年按月返息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群众吸收存款,涉及投资群众达2000余人。

  办案民警介绍说,皇威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老板高息“借钱”骗了1580万

  重庆商报讯 昨日,记者获悉,彭水警方近日破获一起非法集资案。据介绍,嫌疑人况永平以扩大门市部经营为由,非法集资1580余万元。

  今年3月中旬,彭水警方接到多名群众报警,称自己高息借款给建材老板况永平,起初如约支付利息,但到今年2月,况永平突然失踪。

  警方调查发现,从2008年年初起,况永平以骗取资金用于挥霍及支付借款利息为目的,编造其建材门市部需要资金周转等借款为由,向社会不特定人群以借款的形式非法集资,自2012年以来,非法集资1584.94万元。借来的资金用于投资门市部的累计只有140余万,部分现金用于支付承诺给债权人的利息,大概400万左右,而千余万元资金都被其挥霍一空。

  目前,况永平已经归案并被刑拘,检察院已经申请批捕。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 共0条 分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