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海南很多车主停车去办事时,车窗上就会被插上很多名片广告。名片如果掉入车门里,就可能造成车窗玻璃升降器及其他零部件的损坏,维修费不低。
车插小广告者为了蝇头小利见缝插针,不仅让车主烦不胜烦,还可能影响到排水孔、升降器,威胁行车安全。这不仅影响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给城市秩序插了一杠子,严重影响了地方形象。
车插小广告为何泛滥?想来不外乎是商家、中介、插广告者的利益诉求,走了形变了样,“插”之毫厘,谬以千里。
良法善治。扰民添乱的“车插小广告”谁来管,该谁管,怎么管?无论是依据我国《广告法》中对“广告内容”“广告行为规范”的规定,还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行人“不得强行拦车或者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以及《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中行人不得“在机动车道内穿行,兜售、发送物品”等法规,对于民怨颇大的车插小广告来说,已有明确的查处要求。而且,各市县也就此做了不少工作。以海口为例,去年就由市政市容委联合工商、交警、公安等部门,开展了综合整治,严厉查处散发小广告行为。除了清缴整治街头乱散发的小广告,教育、处罚违章散发小广告行为人,还查处了非法印刷企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须看到,包括车插名片广告在内的小广告素有“城市牛皮癣”之称,虽然“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是因为点杂、线长、面广、参与人群复杂等原因,也有着“鼠迹狐踪,着实难打”的情况。这便既需要我们从法治层面,加大监管查处力度,不搞一阵风,不玩踢皮球;也要从德治层面,推动公众群防群治。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规划设置线上、线下的便民张贴栏,拓宽公众的正常信息发布渠道。也唯如此,才有利于构建起政府监管、商家自律、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信息发布社会共治机制,车插小广告们也才会失去见缝插针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