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买卖网广告人圈:只是为了找到需要的人,并和需要的人谈需要的事,广告人的互动资源圈。
 
日志
  zzgg的日志
  zzgg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互联网业经历拐点 员工将是公司核心价值
已有 373 次阅读 13年前 标签:

  人人网是第三家给员工配置无息购房贷款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微博)、腾讯已在之前推出过类似政策。

  这在中国互联网业未来应该会是一个常态吧——至少在这个节点。中国互联网正在经历一个隐形拐点,如果说之前的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一段以技术为驱动力的光辉岁月,那么接下来的日子,“人”将是每一家公司最核心的价值。

  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无论是百度、腾讯这些大佬,抑或是优酷、人人这些新贵,最初的它们严格地说只是一个技术工作室。笔者见过太多的创业公司,虽名声在外,却还没有专门的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你会发现,除了曹国伟这几个会穿的,马云这几个会说的,其余的极客老板们都一个样子:木讷、害羞、语言逻辑混乱。

  但正是这群人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前十年。不能说他们不关心“人”,毕竟每一个产品和决策的指向都是用户需求,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用户需求跟传统行业的概念完全是两码事。比如很多产品经理的思路是从UGC里找到潜在的用户需求,然后围绕它设计出一款能制造出更多相关性UGC的产品。也就是说,你很难在中国找到一家一上来就商业模式清晰、而且以商业模式为驱动力的互联网公司。惯常的路线是:砸钱聚人气,不断地砸,不断地聚,直到有一天,人气到了天花板,而公司却还没搞清楚怎样变现。

  最初的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可以是高效的,甚至可以服务几亿用户。但几年过后,当这些极客老板们看到办公室里黑压压的几千号人时,他也许会犯怵。于是,他们不再做技术了,因为只是协调关系就耗去了大部分精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极客老板们骨子里对人性、商业、竞争的排斥逐渐凸显。

  还算开明的老板会找来几个帮手,像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那样,实时地调整公司架构以及发展节奏。但一部分互联网公司则缺乏对自身最起码的认知,它们还在追求创业团队时的那种效率,忘记了员工数已经翻了几十倍。

  很多有潜质的公司因此而败落,因为它们管理逻辑混乱,缺乏对员工的关怀和尊重。你会看到自建物流的B2C网站送货员都是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一箱不到20块钱的纯净水,他气喘吁吁地扛到7楼;你周围也肯定会有每天加班到半夜的在网站上班的朋友,当然这些加班是免费的。

  在一个还谈不上流程,也没有什么固定资本的科技公司里,人力成本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削减的一块。上述做法从经营的角度讲,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如果你看到了那个辛苦的送货员,你会不会愿意再为一箱水多付一块钱呢?或者如果这个游戏晚上线几天,游戏开发者们就可以每天早下班一个小时,你会不会同意呢?但很无奈,市场环境已是如此,“人”是珍贵的,“人”又是卑微的。

  互联网行业能不能稍稍走慢一点?我们总是被对手带乱了节奏,总是把用户体验挂在嘴上,而实际上,一家本身就不尊重“人”的公司,何谈用户体验呢?技术、商业和人性正在碰撞,此刻,人性大败。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 共0条 分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