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买卖网广告人圈:只是为了找到需要的人,并和需要的人谈需要的事,广告人的互动资源圈。
 
日志
  丢丢的日志
  丢丢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我国报纸版面结构发展的受众价值分析
已有 253 次阅读 13年前 标签:

 改版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报纸的一种常态行为,不仅市场出现问题时要改版,市场处于领先时也要通过改版来保持优势地位。

 
 
如2006年广州的广州日报、新快报和信息时报先后改版。但我国多数报纸的改版比较盲目,或者只是在细枝末节上改动,很大一部分改版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甚至还是负效果。对此,本文针对我国报纸改版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与新出现的版块结构,根据具体的市场研究数据与案例,从受众角度进行传播价值的分析。

 

  当前报纸内容产品竞争的一个关键所在:内容版块的结构优化

  报纸版块的结构优化有两点。一是指报纸内容版块之间的比例问题,也就是指内容结构之间的比重是否得当,各版块数量是否能够满足各自读者群体的基本需求。结构优化的第二个方面是各个版块内容的定位是否有基本的市场价值,是否清晰,能否有效地吸引住相对应的读者群。一张综合性报纸的基本功能是一个个的内容版块来具体完成的,也就是各个版块功能的有效发挥程度决定了整张报纸内容的市场水平。

  对于报纸版块的结构优化,下面以重庆地区的调查数据为案例来进一步考察。这是2006年11月针对重庆主城区12至70岁之间的常住和暂住居民进行的报纸需求调查,这是为《重庆晨报》的改版服务的,采用pps抽样方法,样本量为1206人份。

  首先,版面调整的第一步是考察报纸的市场地位如何,确定改版的基本思路。调查发现《重庆晨报》的读者覆盖率在当地是最高的,已经是强势地位,也就是说报纸的改版不能轻易动大手术,只是需要具体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一些结构上的优化。

  其次是各个内容版块之间的版面数量如何分配的问题,这是版面结构优化的第二步。在调查中发现,读者对各个版块的阅读时间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各个版块数量的调整就要依据这些时间分布来调整。

  第三,各个版块如何定位,每个版块的读者群体构成是怎么样的?相应的内容该如何选择等,这是关系到每个内容版块能否起到各自作用的关键。每一个版块的读者群构成差异很大,就需要各自有一个明确的版面定位与调整。进一步来看例子。北京的京华时报和新京报是两份版块结构非常有代表性的报纸。《新京报》的版块定位相对都集中在文化高端,内容版块的重叠度较高,整张报纸在实现读者规模最大化上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京华时报》的版块构成在实现读者规模的最大化上优化程度相对较高,各个内容版块吸引的读者规模较大。还有《北京青年报》2006年的改版,是从报相(也称版面设计)、报序(也称报纸版面阅读顺序)、编辑内容和出版流程控制4个方面来调整的,前3个与版面相关的改版都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从结构优化的理念上来改版,这种改版的实际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新闻类周刊版面淡出日报

  在10多年前晚报主导报业市场时,报纸开设周刊版面一度很盛行,并且也产生了市场效果。但报业发展到今天,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性日报来说,新闻类周刊的存在价值已经开始受到质疑,并逐渐退出。报纸的新闻类周刊版面价值变得越来越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网络等新传播渠道的快速发展,新闻类周刊的内容在时效性上滞后,在便利性上也不具有优势,很难适应当前人们的信息需求。

  这里以福建的《海峡都市报》在2007年1月的改版为例。《海峡都市报》在福州的发行量是遥遥领先的第一大报,但报社决策层的危机意识很强,在领先的情况下还不断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与完善版面结构,以期能够持续保持优势。具体的一个调整思路就是减掉一些落后于当前发展形势的版面,增强一些符合新的读者需求的版面内容。改版的一个重点就是考察新闻类周刊的版面价值,包括“法制周刊”、“一周天下”等。多组数据显示,这些新闻类周刊的内容无法跟上当前读者的信息获取步伐。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 共0条 分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