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买卖网广告人圈:只是为了找到需要的人,并和需要的人谈需要的事,广告人的互动资源圈。
当今传媒人追求什么
已有 351 次阅读 13年前 标签:
用功做不到,不刻苦做不到,没有事业心做不到,没有进取精神做不到我名之曰“李文海现象”。
事物有其可比性,又有其不可比性,因为自身的品质和特色,自然地而不是人为地成为一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现象。时世造英雄,“李文海现象”应运而生,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新闻传媒界值得思考、借鉴和推广的“这一个”。
2006年记者节,笔者应邀在几家报刊和视听媒体发表文章和接受采访,提出一个观点:今天的传媒人应该坚持“一重三有”重人格;有作品,有理论,有影响。2008年11月,河北省新闻媒体负责人培训班请我去演讲,我又重申了这个观点。今天我仍然坚持。如果到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个“一重三有”的参照人物,那么我以为:李文海非常合适。
“李文海现象”可以给人们许多启示:比如,报纸不在大小,社会责任和价值是一样的;比如,一个人不努力,在大报也作不出成绩,一个人努力了,在小报也可以作出大成就;又比如,一个人的思想和工作、水平和业绩是由实践累积起来的,多少年孜孜矻矻、兢兢业业,积跬步以至千里,聚小流以成江海;再比如,媒体领导者的发言权是由人品与作品共同构建起来的,没有人品与作品,媒体内外的人就不服你,表面上“服”也是逼出来或者装出来的;还比如,无论是做官,还是做学问、做事业,对传媒负责人都是现实而严峻的考问……
今天,我们面临的考验有许多,一方面,时代的文化的科技的革新和进步,传媒的发展和竞争,给我们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课题、新难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大潮继续冲击我们的队伍和思想,一些新闻工作者包括一些传媒负责人,“六根不净,五心不定”了,“胸有不正,眸子眊焉”了,有的人不写东西、不钻业务、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混迹于官场、商场,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倾向,如若泛滥将是传媒事业的大不幸。
美国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发明家富兰克林说:“如果你希望死后仍不被人们遗忘,那么就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后人去读,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后人去写。”
富兰克林的命题好像是“两难”的,或者做到这个或者做到那个“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而我认为,天底下有一种人,一种社会职业,是可以把这两者统一起来的,既做到这个又做到那个的,那就是我们的传媒工作者。
我们既可以也应当“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后人去读”,又可以也应当“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后人去写”,比如我们办报、办台、办网过程中的辛劳,新闻路上的艰难困苦等。
当今传媒人到底应该追求什么?答案自明,无须多说了。